稿件撰写
稿件应包括题名、作者及单位地址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图、表格、参考文献等。稿件以单倍行距, 宋体(英文用 Time New Roman 字体), 页面设置为 A4 纸排版, 具体格式和字体参见本刊论文模板。
题名 题名须简明确切, 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, 不宜过长, 一般不超过 20 字, 不得使用化学式、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和不常见的外来语等。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; 英文题名及单位名: 实词首字母应大写, 虚词大于和等于 5 个字母的应大写。
作者及单位地址 文稿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, 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, 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, 是论文的法定著作权人和责任人。作者的中、英文单位名称要写全名, 并附邮政编码。论文有多位作者时, 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, 第 1 作者或通讯作者用“*”标出
摘要 论文需要同时提供中文、英文摘要。中文摘要以200~250 字为宜, 英文摘要 250 个实词左右。中文、英文摘要均要求采用结构式, 4 个部分:目的(Objetive)、方法(Methods)、结果(Results)、结论(Conclusion)。中文摘要请用第三人称书写, 建议采用“对……进行了研究”、“报告了……现状”、“进行了……调查”等记述方法表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, 请不要使用“本文”、“作者”、“我院”等作为主语。
英文摘要 ABSTRACT 写在中文摘要之下, 其间空 1 行。摘要的英文题名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, 成文后最好请有关专家审阅、修改。
关键词 列出 3~8 个中、英文关键词, 中、英文关键词之间用“;”号相隔, 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。英文关键词(KEY WORDS)单词的第 1 个字母(除专用名词外)应小写。
分类号 标出中图分类号、文献标识码、文章编号(由本刊编辑部根据文章内容统一填写)。
正文 正文各部分应简洁明了。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, 尽量减少层次; 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, 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。 如“1”,“1.1”,“1.1.1”等。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, 后空 1 字距接排标题。
⑴前言 一般勿超过 250 字。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, 研究思路、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(可以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), 最好不要分段论述,不要插图列表和公式的推导。
⑵实验材料 应说明主要材料来源、品种及规格。
⑶实验方法 尽量简洁明了, 数据报道注意有效位数和精度。
⑷计量单位与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为基础的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”(简称“法定单位”)。
⑸国际代号与缩写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
⑹数字 量词与序数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。
⑺图和表 图表要设计合理, 达到自明, 即使单看图表也能大体了解实验内容。图表题名用中文表达, 内容用中文表达。
⑻命名 学科名称按国务院(国函〔1987〕142 号文件规定,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称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各科名词。
⑼统计学方法 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, 如参数检验法(t 检验、u 检验、F 检验等)、非参数检验(拟合优度检验、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、秩和检验等)、方差分析、相关与回归分析等。同组数据以均值±标准差 (x±s) 表示, 并注明实验观察的例数(n)。
⑽结果与讨论 应简洁明了、条理清楚、层次分明。凡用文字能说明的问题, 不用表和图。如用图和表, 则文中不必重复其数据, 只需强调或摘述其主要发现。讨论部分简明扼要、重点突出, 主要阐述研究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, 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, 避免不成熟的论断。
⑾志谢 对论文仅作过某种帮助, 或协助作了某项工作或作者个人予以感谢的, 可放在文末。
5.主要参考文献
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 5 年来主要公开文献为限。论著勿超过 10 篇, 综述适当放宽, 但应精选, 一般不超过 30 篇。参考文献其格式与标点符号要严格按本刊规定。参考文献的作者 3 人以下, 请列全; 第 4 人及以上作者, 只列出前 3 名, 其后加“等”(中文)、“et al”(英文)。为利于计算机处理和检索与统计的原则, 须有参考文献的类型和载体类型标识, 根据 GB 规定, 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文献类型, 见表 1。
江苏稿件请投:kgryx@126.com 314722374@qq.com
广东稿件请投: 78701910@qq.com
联系电话:0512--62766009 18606271799 18922760782
江西省稿件请投 : kgryxjx@126.com
联系电话:0512--62794755
除江苏/广东/江西以外请投:gryxbjb@163.com
联系电话: 0512-62820027
传真:0512-62766009